不负重托 牢记使命 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
2019-02-26 |来自: 今日东平报
2019-02-26 |来自: 今日东平报
省水利厅派驻老湖镇西四村第一书记 张杰
我是省水利厅派驻老湖镇西四村的第一书记张杰,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全县132名省市县第一书记发言。近两年来,全县各位第一书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中心工作,牢记职责使命,带着深厚的感情扑下身子工作,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发展项目,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级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先后组织召开党员大会687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934次,健全管用制度348项。为帮包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7名,发展党员91名。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234次、6135人次。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村级发展“软实力”不断提升,工作运行更加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更加严肃,党员干部面貌焕然一新。村级发展路子更加明晰。派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到村调研指导544人次,其中副厅级以上干部42人次,副处级以上干部135人次,帮助理思路、把方向、选项目、解难题。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策划实施产业发展和培育致富项目214个,争取项目资金9392万元,推进了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涉及的24个省级贫困村、39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帮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84户、3426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实现脱贫5231人。我们省水利厅围绕老湖镇社区建设水利扶贫产业园,整合落实资金3000万元,建设通用厂房2万平方米,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可解决1000余人的就业问题,月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群众直接增收4000余万元,确保帮包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广大群众的实惠不断增多。积极发挥自身和派出单位优势,大力兴办民生项目,为帮包村修路115公里,帮助28个村通电、通自来水,帮助兴建文体设施62处、村级活动场所27处,为32户贫困群众实施危房改造。争取单位投入资金1267.8万元、争取社会资金891.9万元,各类民生难题得到逐步解决,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的关心和温暖。
这两天,通过聆听领导讲话、专家报告、参加分组讨论,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第一书记肩负的使命更加神圣、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时代催人奋进,梦想引领航程!新的一年,我们各位第一书记,一定不负党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发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争做“党建领航”指导员。抓好班子内部团结,科学民主决策,村级事务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群众及各方面监督。在选优培强支部书记的基础上,抓好后备力量培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引导村“两委”将主要精力放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创业增收、脱贫奔小康的主业上来。通过加强村干部思想引领、完善村委办公设施、组织党员活动等措施,让“办公场所用起来、党建资料齐起来、组织生活开展起来、向上正气树起来”,促进村党建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凝聚提升村党支部的战斗力。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争做“强村富民”带头人。因村施策、找对发展路子。认真调研,多倾听党员、群众的意见,分析帮包村、周边村乃至所在乡镇的优势资源和劣势因素,为集体经济发展把好脉,找准盘活优势资源的思路和对策。通过回请能人、发展边角经济、与周边村抱团发展等方式,因地制宜上项目,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真正找准一条强村富民的发展道路。“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协调争取各方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项目投产见效。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争做“贴心为民”好书记。积极发挥自身和派出单位优势,抓好对上、对外支持,在帮包村实施民生事业项目。重点关注特困群众稳定脱贫,对困难人群,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不让一户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带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在东平工作的时间里,我们与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新的一年,我们将把所任职的村当作自己的家乡,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流汗留心,留绩留印,为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