蓆桥
蓆桥属古桥梁地名文化遗产,标准读音为“XíQiáo”。该桥梁位于东平县接山镇席桥村西,横跨汇河。因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欲东封泰山,当东行过汇河时,河上之桥用草席铺成,故名。又称席桥。清毕沅《续资治通鉴》记录宋真宗东封泰山、途经东平的行程。清康熙《山东通志》更是明确记述:“蓆桥,在东平东架坎河(今汇河)上,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借,故名。”另有清乾隆三下江南途经此地用72令芦席过河的历史传说。该桥始建时间无考,据清光绪《东平州志》载,席桥在金大定二年(1162年)和明嘉靖年间曾重修。1967年、1984年对该桥进行改扩建和重修。
蓆桥,为3孔石拱结构,方形石块错落铺砌,长97.6米,宽10.5米,高10.3米,承载重20吨。桥墩前后各有一圆雕,特意在桥墩中间雕塑着黑龙的精美造像,龙头向北,龙尾在南。桥东尚有周至汉的遗址一处,地表多有陶豆等古代遗物发现,为泰(安)东(平)公路必经桥梁。
2015年,蓆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