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井子村
桂井子村属古村地名文化遗产,标准读音为“Guìjǐnɡzǐcūn”。该村位于东平县州城街道。因此街位于南门至北门的中心线上,有一口圆井,传为龟肚脐,人称“龟井”,故名龟井子。后因“龟”字不雅,以同音字“桂”代替,故演变为桂井子。1958年属城关镇。1962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82年属州城镇。1984年属州城区。1985年属州城镇。2010年属州城街道。桂井子是万里同志的出生地,是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村内有东平县党史教育基地万里旧居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东平县工委纪念馆。
该村落位于州城街道。以原有地物和同音演变而得名。因此街位于南门至北门的中心线上,有一口圆井,传为龟肚脐,人称“龟井”,故名龟井子街。后因“龟”字不雅,故以同音字“桂”代替,演变为桂井子街。
桂井子街,取名于一井名“龟井”。据“创修观音殿碑”记载:金宣宗贞祐年间,博罗国王统率大兵,侵犯山东,兵骁将勇,日下百城,但是此城三次轮番攻打,而固若金汤。博罗国王盛怒,亲督重兵改用火攻,火箭火炮,若流星蝗虫,城内浓烟遍起,烈焰腾空,刹时官廨民屋、道观佛刹焚燃殆尽,博罗国王拥兵入城,时见里巷犹存遗民万计,国王欲尽坑之无赦,坑方掘毕,即有涌泉喷出,状如趵突,声如巨涛,一白衣女子飘然而至,双目炯炯,如有语相斥,国王大惊,询其何故,答曰:此乃观音圣殿,毁于战火,所掘之坑,正位殿前。国王闻之,速率兵退出城外十里扎住,余生方才得救。为感圣德,至元二年,百姓捐资,购优木良石重建观音大殿,并文石记载,为昭后人,所掘之坑,修缮成井,尊为贵井,有民饮之,井水甘冽优于别处,众人晓之皆用此井。该井外观古朴凝重,由优质无瑕青石砌垒,做工上乘。井口用2米见方,厚0.3米的整块青石,中凿圆状而成,井口绳痕32处,深度达0.03米,可见古井历史之久远。州城地处盐碱地,井水多为苦咸。唯此井水清彻如泉,饮之甘冽,凡官宦富家、茶馆酒肆,皆用此水,故汲水者不论倾雨暴雪络绎不绝。桂井子街是万里同志的出生地,是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2008年4月22日,东平县委把万里旧居确定为东平县党史教育基地并举行了揭牌仪式。2011年6月23日,新修的东平县工委纪念馆和万里故居落成对外开放。2018年,被公布为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桂井子还是一代廉臣宫慕久的出生地。宫慕久(1788—1848),号竹圃,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举人。在旧居门前竖有旗杆,俗称“宫家旗杆”,宫举人在道光六年(1826年)以知县去云南上任,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廉洁从政,颇孚众望,道光皇帝考语是:“资质本乎天性,廉洁出于自然。”在昆明螺峰街建有生祠,匾额:“杜召遗风”,又在云南省城建有“宫公书院”,其联:“学道爱人训遵东鲁,恤刑听讼化洽南滇。”后为江苏按察使,主管司法、考核吏治。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正月初十病逝于臬署(臬署在上海,俗称上海道),享年60岁。宫举人一生不治家产,田地房产悉如官以前。曾于进京述职时顺道探家,时妻正在厨房摊煎饼,因有半盆沫子没摊完,为节省烧柴,未能与相别七、八年的丈夫相见,其治家勤俭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