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墓,位于东平县旧县三村东侧高台地上。墓区三面群山环抱,南有汶水之波,北有铧山之秀,景色优美。
霸王墓,当地人亦称霸王坟。墓在墓区偏北处,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被毁掉,遂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残存碑刻,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剑亡秦力拔□,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寝于今草亦斑。……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士人亦为□之墓……凄风瑟瑟,曾无过而……”。字体为行楷阴刻,颇有宋代瘦金体的风韵。
关于项羽墓,《史记》《资治通鉴》《水经注》《括地志》《皇鉴》等史书均认定其所葬地在谷城,即今旧县乡旧县三村。秦二世元年(209年),项羽与其叔父项梁在吴中反秦,并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大败秦主力章邯于古东阿谷城,占据此地及鲁西南一带,直至项羽乌江自刎,此地仍为其亲近部将所守。《东阿县志》记载:楚霸王墓在县城南(古东阿县),即现在旧县三村。
楚霸王项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是他的军队打败了秦主力章邯,促使秦王朝走向土崩瓦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他的形象被历代人敬仰。千百年来,当地群众逢年过节,都自发的到霸王墓前祭扫,以祈福免灾,而且还演绎出很多神话传说广为流传,体现了广大民众对楚霸王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的崇拜之情。尤其是后来的文人名士多有前来凭吊楚霸王墓者,并留下许多不朽诗文。如清代进士、德清人俞樾在《项王墓》诗中有“已置头颅生赠客,还留魂魄战死神”之句,清洪亮吉(乾隆时进士)曾专程来寻访项王墓,并撰《东阿西楚霸王墓记》一文。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书签官、著名诗人黄仲则的《东阿项羽墓》诗(见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两当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更抒发了对项羽的怀念之情:
将军之身分五体,将军之头走千里。
掷将赠友欢平生,汉王得之下鲁城。
可怜即以鲁公瘗 ,相间重瞳炯难闭。
至今燐火光青荧,犹是将军不平气。
昔奠絮酒乌江头,知君毅魄羞江流。
怀古复过彭城陌,知君英灵愁故国。
两地招魂不见君,却从此处吊孤坟。
美人骏马应同恨,多少英雄末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