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村坝位于彭集街道南城子村东北部,大汶河下游与大清河交汇处。戴村坝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11年),距今已有610多年的历史,大坝位于大汶河与大清河的分界处,全长1599.5米,坝顶宽约 10 米,由主石坝、窦公堤和灰土坝构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天下第一坝,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是当年关乎运河命运的重要水利工程,是为运河加注水量的重要枢纽。
明代之前,大运河常因水量不足而停止漕运,解决运河水量不足问题成了实现运河畅通和漕运繁荣的关键。明永乐九年(1411年),尚书宋礼采用当地白英老人的建议,在此筑坝,将大汶河拦截南趋济运。自从有了戴村坝,才真正解决了运河水量不足问题,保持了运河 500 多年的南北畅通。
戴村坝博物馆:戴村坝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展品达300余件,2011年建成,是展示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工文化和东平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戴村坝博物馆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水工文化博物馆,由序厅、大运河之心、戴坝修筑、科学治水等组成,布展设计既有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又有鲜明的水工文化特色,还有珍贵的实物资料,充分展现“江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价值。戴村坝是全省唯一“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