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一中少先队组织戴村坝博物馆 红领巾寻访活动
2022-08-03
2022-08-03
戴村坝,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境内,系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有“天下第一坝“的美誉,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坝始建于明朝永乐九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大坝横截大汶河,坝下为大清河。整个大坝为石结构,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精密,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结合法,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戴村坝素有“北方都江堰”之称,它的功能如同人的心脏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因此也被誉为“运河之心”。大坝横截大汶河,坝下则为大清河,直通东平湖。大坝分三部分。从南向北依次为:主石坝、太皇堤和三合土坝。三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互为利用,互为保护,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独特布局。戴村坝作为引汶济运的枢纽,使明清两代500多年的大运河漕运畅通无阻,对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戴村坝独特的建筑艺术在如今看来都是十分卓越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无穷的智慧。
每到丰水季节,走近戴村坝,浪潮天际而来,飞流直下,如万丈瀑布;涛声轰鸣,似虎啸龙吟,“戴坝虎啸”已成为千里运河上的一道著名风景。
1965年,毛主席在接见山东党政主要负责人时,又称赞山东汶上县南旺枢纽工程和其配套工程戴村坝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还称赞当年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白英为“农民水利家”、策划这一工程的工部尚书宋礼为“造福百姓,干事创业的好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戴村坝在防洪泄洪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利用都有着重大的意义。2017年3月15日,戴村坝入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通过本次红领巾寻访活动,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戴村坝的构成以及它在防洪泄洪上起到的重要作用。队员们表示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认真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保护母亲河,讲好黄河故事,争做黄河卫士,弘扬黄河精神,努力书写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东平一中少先队也将继续开展系列红领巾寻访活动,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东平优秀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培养队员们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成长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