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信息港公益

新浪微博:泰安辟谣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违章查询

黑夜里的点点星光!@东平人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露天电影吗?

2020-11-11

邂逅露天电影

  季秋的一个周末,我回到新家——老湖镇水浒社区。夜幕降临,我看到正在放映的公益电影《上甘岭》,一位位居民看得津津有味。他们中既有像方李氏一样的百岁老人,也有在家门口就业的回乡青年。这是我县一直以来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每月一次。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露天电影的回忆,不禁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说起看电影,尤其是看露天电影,是一个落伍的话题,是一个遥远的过去,是一个土得掉渣的时代;可对我这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一个见证我县文化事业的注脚。

  一段真情,一种力量。我的老家是东平湖畔一个依山傍水的历史文化名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家,一个胡同回汉14户人家,与我年龄相仿的发小就有16个,清一色的男孩。我们这些“调皮鬼”凑在一起,每天有课的上课,不上课的每天的任务就是白天赶集,集市有农历二、七日的黄花园集,农历三、八日的二十里铺集;一到傍晚就打听着今天哪里有电影,若是在家门口,就早早喝汤,准备好板凳,跃跃欲试。若是在外村,就三五成群,由“孩子王”带队一起奔赴现场,做好了看电影银幕反面的准备。为什么呢?因为在外村,即使我们去得早,用石头画上了边界,随着大人的增多,再加上当地“孩子王”的驱赶,我们总是怯生生地躲到电影银幕反面,完成了这次观看任务。若是在本村,在我家门口,我和发小们就喜出望外。他们总是围着我转、讨好我。为什么呢?我的地盘我作主。在老家,半个胡同都是我曾祖父的家业。曾祖父以前的客房,后来成为我家的住房。它的西侧是一个厕所,厕所西面就是一片空地,足足有四间宅基地大小,当时归我家所有;再往西就是如今的毛(瓮)马(凉庄)公路,南边是一条主干道相隔的三爷爷的四间宅基地大小的空地;在这片区域内,一直是老家放映露天电影的好场地。每到放映之前,我就吩咐发小,划定最佳区域,根据板凳的多少,平时挂银幕的位置,用木棍一家一家地划好。安顿好自己的地盘后,在放映之前,我们这些人不会闲着,坐在板凳上的只是大人。乡亲们陆陆续续到位了,我们却到处寻找外村的同龄人,借机“吓唬”一下他们,包括上厕所都不准在我们这里,真有“孩子王”的霸道。当汽灯照亮整个空地时,放映员开始一本一本地准备好影片。当汽灯一熄灭,电影开始了。这时,喧闹的场面安静下来。有的站着、有的让大人抱着、有的大声呼喊,瞪大眼睛,聚焦在银幕上。就我而言,只要是初次观看的电影,看得格外认真,连上厕所的工夫都利用上。每次观看,虽然那时的我未入学,认识的字寥寥无几,可我讲起故事情节来,头头是道。若是在外村看过的电影,我和发小们就开始躺在大人的怀里睡着了。当汽灯再次照亮整个空地时,昭示着放映电影结束了。从祖父怀中醒来的我,揉着半睁的双眼,“咋这么快,演完了?”若是没有听到“明天电影到某村”这句话,我总是缠着祖父问个不休。当时我最希望听到,“今天电影有加片”,言外之意是再增加一部电影。正是在一个个期待之中,我一步步成长起来,升学、参军、入党、大学毕业、转业回到家乡、考入事业单位,重操旧业至今。


  吃水不忘挖井人。离开家乡后,我成为一个专职新闻工作者,有了军事、地方新闻的双重经历。日历在一天天无情掀过,可我对东平电影的情结越来越浓。正是一部部军事题材电影,像《赵一曼》《车轮滚滚》《上甘岭》《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等数十部露天电影,激励着我携笔从戎,一心报国,先后荣立三等功7次,有的作品在全军获奖;正是一个个大写的问号,促使我解密了东平电影的历史瞬间:1928年,老县城露天影院上映了东平首部无声影片《荒江女侠》;1950年,我县放映了首部有声电影《白毛女》;1955年东平电影队成立;1957年,电影二队队长邱传贵出席了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工作者会议,在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一茬接着一茬干。数年如一日,一块幕布、一个投影仪,一个个经典的《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等红色影片送到了村民身边,将红色文化融入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让这种看电影的模式形成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进一步弘扬了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增强了群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使群众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截至2019年底,东平县文旅局、县电影公司共组织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3177场次,使我县农村群众再一次享受到了“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的愉悦,再现了过去电影兴盛时期的景象,观众达到50余万人次。电影题材包含科教片、文艺片、爱国教育片等影片。同时,我县还借助送电影下基层的方式,积极向社区居民及村民播放扫黑除恶、禁毒宣传片,大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禁毒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扫黑除恶、禁毒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村民群众参与扫黑除恶及禁毒的自觉性、主动性。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把公益电影送下乡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将收集村民对电影题材的意见,不断满足村民的“口味”,让村民愉快地看电影……

  “无论我们走的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电影姓党,电影名公。追忆露天电影就是追忆东平的历史。国防大学教授徐焰提醒我们:历史与现实沟通,今人就能读懂前人。如果说,历史是根,今天就是树;历史是种子,今天就是果实;历史是父亲,今天就是儿子;历史是母亲,今天就是女儿。在露天电影时代,一批批电影工作者凸显的“一心为公、公而忘私、披星戴月、以苦为乐”的东平精神并未走远,公益电影永远在路上,在东平的每一片天空、在东平的每一个角落阔步前行,扮靓着这个多姿多彩的江北水乡。(雷声)

编辑:尹玲玲
http://fc.sddp.net/html/newhouse/202207/169831/view.html


主管 中共东平县委宣传部 东平县文联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1号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东平信息港 Dongping Literature ang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8-2822003 举报邮箱:jb@sddp.net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公众号:泰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技术支持:东平信息港